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教研组教研活动记录(2)

2015-12-08 00:00

   

讨论:

   1.《微格教学》课程实施中,教师教学设计的“预设”如何体现计划性?

   2.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在“生成”上如何体现动态性和开放性?

   3.如何使“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通过讨论,达成的共识是:

   1.教师不再是教案(教科书)的执行者;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组者、促进者。

   2.课堂是民主的、开放的、和谐的。    

   3.教师个人的知识不应只服从于教科书知识      

   4.教科书最基本的功能是“提供学生学习的范例”    

   5.教科书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范例    

   6.新教材是一种动态的、生成的课程资源    

   7.教师是课程教材的开发者    

   8.课程是沟通学生现实生活世界与可能生活世界的桥梁      

   9.新课程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10.学生是课程的主体,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              

   11.新课程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提供了条件和机会                  

   12.科学探究是重要的课程内容                              

   13.应该把学生的处境和感受纳入课程评价的范围                

   14.课程设计不能无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15.课程改革的着眼点和最终归宿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16.必修课程的定位是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17.课程观从根本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式                      

   18.课程观支配着课程的价值、课程的实施,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19.课程在本质上具有动态生成的特征                            

   20.师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共同创生着课程                      

   21.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2.课程内容是由课程目标和课程理念决定的      

   23.课程资源的性质与状况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          

   24.教师是课程的主体、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

   25.课程改革受社会转型的带动,又在推动社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