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与全总首次联合发布“最美职工”群像
不经意间,人们总会因为一些平凡人而感动。4月23日,中宣部与全国总工会首次联合发布的10位“最美职工”,就是我们身边“最美”的普通人——他们的履历表上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重复做着看似枯燥的工作,有的很年轻,有的罹患绝症。但他们因坚守职业的高地,用一点一滴的汗水浇灌出璀璨的“劳动之花”,而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褒扬。
回顾过往,他们劳作的每一个平凡细节都闪烁着人性的光辉,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生命在创新中闪光
“你是我们的偶像!”在为“最美职工”颁奖后,著名全国劳模许振超被吴吉林、田明、齐名团团围住,忙着合影、留言。这些“最美职工”红着脸笑着,好像回到了“追星”的年轻岁月。
这是39岁的吴吉林第二次见到许振超,他做梦也没想到能有重逢的一天——2007年10月15日,吴吉林被查出患上“非霍奇金氏淋巴瘤”,这是当今医学无法治愈的绝症。之后,他做过28次手术,每天需吃下1公斤左右的中药制剂,但与此同时,他没有放弃创新,研发成果达到43项,走出了一条闪光的生命轨迹。
如今,这位中国石化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三矿34队的高级技师,已成为职工心中“挑战命运,自强不息”的榜样。
吴吉林为进入倒计时的生命制定了一份“考评表”,每当完成一项计划,他就在表上画上一个对号。他把每一天都当成一场硬仗来打,克服疾病带来的种种不适,咬着牙坚持读书学习,一点点把心中的构想变成图纸,变成现实。患病6年多,他已在生命的考评表上画了1600多个对号。伴随着一个个对号,平均每一个半月,他就能出一项创新成果,其中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诠释了石油工人的“胜利精神”。
与吴吉林相比,江苏油田一线工人田明自觉幸运很多,他还有足够的时间去实现创新的理想。
这位江苏油田首个以操作层面劳模命名的工作室——“田明劳模工作室”的掌门人,凭借《试油测试工艺配套工具的研制与应用》项目,在第四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评比中摘得一等奖,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爱笑的田明骨子里总保持着“不服输”的劲头。1989年夏天的一个故事在江苏油田流传甚广。当年的田明在测试工房里顶着近40摄氏度高温、忍受蚊虫叮咬,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一干就是2个多月,录取了大量的试验数据,最终独立完成了职业生涯第一个创新成果,更打破了人们对“一个技校生搞什么创新”的质疑。
如今,田明已是集各种荣誉于一身的技能大师,完成了技术创新成果92项,在国家级刊物发表技术论文28篇,为国家创造经济效益过亿元,“田明劳模工作室”更成为企业人才培养的沃土。
10年中,攻坚克难实现科研成果140项,为公司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持续创造综合效益3000多万元;获得50多项荣誉称号;带徒56人,多成为企业顶尖骨干;身患白血病,只有15%的生存概率……这些数字折射出华北制药集团金坦公司电气仪表组长齐名的特殊人生。
在业界,齐名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巧制PLC程序备份,减少事故节约高昂维修费用;开发单片机功能,创新增效;模块自控系统电气转换器国产化替换;软化水控制系统改造……几乎每一个岗位上,都能看到齐名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
工作21年来,齐名兢兢业业工作学习在电气仪表自动化维修第一线,不断创新,完成了一项又一项重大攻关课题。即便深受白血病折磨,接受化疗期间,他在监护室内还琢磨着岗位技术上的难题。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可以忘却自己,却不能放弃追求……”
在敬业中追逐梦想
在“最美职工”中,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敬业乐业,立足本职,不断钻研,用勤劳的双手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梦想。
“偶尔一天在野外,是踏青;偶尔几天在野外,是旅游。但是一年365天有300天在野外,我们只能把它叫做搞测量。”而常年奔波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穿行在沙漠戈壁莽林深处,同测量仪器为伴,正是中铁一局五公司精密测量技工白芝勇的工作状态。
作为工程施工的先遣部队,工程测量在本就艰辛无比的建筑施工行业中,也算是个苦差事。15年来,白芝勇先后参与了30多条铁路、公路和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的线路复测、工程精测工作。当一座座隧道顺利贯通,一条条公路、铁路通车的瞬间,他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而对80后汽车产业工人吕义聪来说,最傲人的业绩是:通过不懈努力,用短短7年时间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蜕变。
吕义聪是个孤儿,高中辍学后开始学习汽车维修,“幸运”地找到了值得用一生去热爱的职业。进入吉利金刚汽车有限公司后,他从一名装配工,到整车调试员,凭借着过硬本领,很快成为小有名气的技术能手。两次参加全国汽车装调工职业技能大赛的珍贵经历让他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自我,提升了技术。在第三届汽车装调工职业技能大赛上,他以绝对优势夺得全国第一名,实现了人生的又一次飞跃。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优秀农民工……当荣誉接踵而至,吕义聪没有止步不前,他期待自己能为实现民族汽车自主品牌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易冉,南车集团长江车辆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组装车间电焊高级技师。这位有着清秀面庞的女孩子,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23岁成为南车最年轻的电焊技师,26岁一举成为南车最年轻的高级电焊技师,27岁更幸运地成为中国企业顶尖国际焊接技师队伍中的一员。
成绩的背后,是每天一身浸透汗水工作服的奉献,是晚班后又一大早就赶到培训基地上课练习的坚持,是主动请缨通宵达旦参与新产品试制的热诚。作为株洲分公司女子电焊技师攻关队第三任队长,她带领攻关队员们让不驯的焊花,划出一道道标准产品的漂亮弧线,被外媒赞为“电焊花木兰”。
在10位“最美职工”中,李志强很特殊,他代表着唯一的获奖集体——中航工业沈阳黎明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动机装配厂总装工段李志强班组。该班现有员工54人,其中高级技师9人,技师16人,承担着“昆仑”系列、“太行”系列发动机,QD128燃机等发动机的总装配工作,是公司各型别发动机科研和批产的最后一道装配工序。
任务周期短、节点要求急、装配周期不足是李志强班经常面临的难题,然而凭借着实干和拼搏精神,每道难题都被巧妙化解,他们用一双双沾满油污的双手铸造着中国的“航空梦”。这些年来,李志强班每名成员加班时间保守计算在850小时以上,全班每年则超过4.3万多小时。
履职中守护生命安全
在“最美职工”中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工作单调、乏味,但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履行着守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神圣职责。
廖明,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运营三分公司的一名电动列车司机,“北京地铁90万公里安全行车里程第一人”。在运营一线默默无闻工作28年,他坚持多年安全行车,共防止大小事故10余起,并荣获了北京地铁公司电动列车司机最高荣誉“金手柄”奖。
“我觉得作为一名合格的司机,必须时刻把乘客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廖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每天提前出勤20分钟,仔细对列车进行全面例行检查,确保运营安全;线上运营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列车行驶平稳、准点。他在日常运营的每一天,尽职尽责守护着乘客的安全。
而2014年2月9日晚发生在湖北省汉十高速十漫段干沟特大桥上的一起交通事故,则见证了80后“路政哥”陈红涛守护生命安全的勇敢与大爱。
当天,鄂西北地区突降大雪,积雪最深处很快达到20厘米。汉十高速路政第五大队路政员陈红涛正在十漫段干沟特大桥上疏散事故车辆。突然,一辆数十吨重的货车失控,像脱缰野马冲向人群。陈红涛推开几名乘客,又用自己的身体当作“肉盾”,挡在货车与一名躲闪不及乘客之间。乘客获救了,陈红涛却全身多处严重骨折,失血休克,生命告急。陈红涛的故事很快传开,人们在感动之余送给他一个响亮的称号:千里汉十最刚强的“护路石”。
与廖明和陈红涛不同,黑龙江省沾河林业局沾河林区瞭望员朱彩芹守护的是杳无人烟的山林。她所在的沾河林区幸福瞭望塔,坐落在海拔584米的猪山最高峰上。召开防火对讲机会议、大量的防火信息传递等都需由幸福塔中转,发生火情、火警时工作量更大、责任更重。
1988年,她和丈夫王学堂一起登上幸福瞭望塔,从此与大树、深山为伴。粮食、蔬菜要到9公里外买,吃水要去3公里外的小河背,有时还要喝下融化的冰雪,忍受虫咬、遭遇野兽……即便在患上“不死癌症”红斑狼疮后,她依然坚守在岗位上。2009年,伊南河草甸雷击火肆虐沾河,扑火战斗持续15天,朱彩芹也15天没有下过瞭望台,将指挥部的一道道扑火命令、一份份火情报告,迅速传达到扑火一线,接转记录信息上万条无差错。朱彩芹将自己最美好的26年青春献给了大森林,但她从没有后悔过:“我要舍小家为大家,这个‘大家’就是国家。”
因为创新、因为敬业、因为坚守,这些一线职工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现出“最美”的一面,诠释了劳动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也成为备受世人追捧的“榜样”。正如吴吉林所说:人怎样活也是一辈子,做点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才能活出生命的厚度。